欢迎访问中国农村网农业科普传播子站 2023年10月2日
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即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技术的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截至目前,农作物育种大体上经历了自然选择、杂交育种、生物育种阶段,未来极有可能进入智能育种时代。通过遗传改良和基因工程,生物育种不仅能提高作物的产量,还能增强抗病抗虫性,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这也正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
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全球范围内,转基因技术是发展速度最快、应用范围最广、产业影响最大的现代生物技术。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都在大力推进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技术的研发和利用。如果我们不能跟上这个步伐,恐怕会在全球农业竞争中处于被动。
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国,中国的农业发展不仅关系到14亿人的饭碗,也影响着全球粮食安全。发展生物育种,不仅是我国农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应对全球农业竞争的迫切需求。
生物育种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目前,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推动了生物育种技术的进步。我国生物育种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一;我们成功破解了多种农作物的基因组,为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我们在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等领域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为改良作物品种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当前,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正有序推进。以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工作为例,从2021年在科研试验田开展,到2022年扩展到内蒙古、云南的农户大田,再到2023年试点范围扩展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省20县,并在甘肃安排制种,转基因玉米大豆抗虫耐除草剂性状表现突出,对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除草效果在95%以上;转基因玉米大豆可增产5.6%至11.6%。
我国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来,种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就在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批准发放北京联创种业有限公司等85家企业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其中包括26家企业获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这也意味着转基因种子即将进入市场化,转基因商业化进程正稳步推进。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将为“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