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村网农业科普传播子站

中国科学家团队合作揭示水稻病毒致病新机制

  2025年5月5日,《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河南农业大学与长江大学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发现,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侵染后,水稻叶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其中茉莉酸(JA,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植物激素,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应激反应,在植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生物合成前体α-亚麻酸的减少尤为突出。进一步研究表明,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外壳蛋白P10能够直接与水稻脂肪酸去饱和酶相互作用,并通过自噬途径促进水稻脂肪酸去饱和酶7(OsFAD7)的降解,抑制JA的积累,从而削弱植物的抗病防御反应。该研究揭示了病毒通过劫持自噬系统干扰脂肪酸代谢,进而抑制JA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不仅深化了对病毒-寄主互作的理解,也为抗病毒作物育种和新型抗病毒策略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责任编辑:朱梓荥

相关推荐